公共管理学院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管理 >> 研究生教育 >> 培养方案 >> 正文
社会保障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文章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18-12-02 12:02 点击数: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社会保障学科的扎实理论基础、系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具有现代公共管理理论和公共政策素养,适应社会保障事业发展需要,能够在政府部门和非政府机构从事社会保障和相关工作的高层次、高素质专门人才。

具体要求如下:

1.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品行端正,身心健康。

2.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拥护党的领导和基本路线、方针、政策,遵守法律法令,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职业道德和学术品质。

3.熟练掌握公共管理的基础理论和社会保障领域的专门知识,具有从事劳动与社会保障领域的科学研究、教学工作和具有较高分析和解决劳动与社会保障管理和政策问题的实际能力,适应市场经济新形势下的公共管理需要。

4.掌握一门外国语,能运用该门外国语对外进行交流和比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文献资料。

二、研究方向

1.社会保障理论与社会政策

2.社会保障基金投资与运营

3.劳动经济与就业

三、学制与学分

学制一般为三年。学生应当在学习期间按照专业培养方案的要求修满学分,总学分至少45学分,其中课程学分不少于39分,必修环节不少于6学分。因故不能修满学分或未完成学位论文者,可延长至4年。

四、培养方式

1.课堂教学。本专业教学以课堂教学为主,授课以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培养创新思维及创新能力为原则,突出学生参与以及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与沟通。通过系统的理论学习与科学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使硕士研究生在深入掌握社会保障基本理论与专业知识的同时,也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2.导师负责制和导师组培养相结合。学院在每年10月中旬,通过师生互选方式确定每位硕士生的指导教师,报研究生学院备案。同时成立专业导师组并确定负责人,协调各环节的培养工作。导师组主要负责对研究生的阶段性培养和考核、指导,负责本专业硕士学位的培养质量。指导教师对研究生在校期间学习、科研和思想等方面进行具体指导。

3.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研究生要结合自己专业及研究方向,进行社会调研或社会实践,在实践中培养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在社会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

五、课程学习

1.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分为学位课、非学位课和必修环节三大类。其中学位课为必修课,包括学位公共课、学位基础课、学位专业课;非学位课为选修课,包括专业选修课、跨学科选修课、公共选修课。选修课从第二学期方可以选课;每学期的学分合计应控制在11至15学分之间;第四学期为学位课与非学位课的重修学期,也是未修满选修课的学生集中选修的学期。具体课程设置信息见附件。

2.个人培养计划

新生在入学第一学期期末,根据本人实际,在导师的指导下拟定出个人培养计划,对学习科目、时间、选学课程达到的要求、指导方式、考核期限和方法、科研要求等作出具体规定,并认真执行。个人培养计划研究生本人保留一份,同时报学院和研究生学院各一份备案。

跨学科入学的研究生需补修《管理学》、《社会保障学》本科阶段的课程。补修形式是面试并决定录取后告知其提前自修,入学考试合格后不再补修;不合格者在第一学期可通过网络课程或跟本科生班学习,期末随本科生一起考试。补修课不单独计算学分。

3.教学方式和考核方式

教学方式:课堂教学基本采用课堂讲授、课堂讨论、专题讲座的方式进行,更多地采取启发式、研讨式、参与式的教学方式,充分发挥研究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注重研究生个性的培养。

考核方式:研究生在课程学习结束后要进行中期考核,中期考核通过者,方可继续培养。其中,学位课一般采取笔试形式(开卷或闭卷均可)进行期末考试,以60分为合格,课程成绩评价计算学分绩点。公共选修课的考核方式一般为论文(方法技术类课程除外),成绩分为“合格”与“不合格”两类,合格成绩按85分登记,对应相应绩点为4.5。平均学分绩点应达到2.5,方能获得授予硕士学位资格。学分与绩点的具体换算办法详见《吉林财经大学研究生学院关于2014级研究生课程管理的若干规定》。

六、必修环节

1.学术活动(含科学道德与学科建设)。研究生在学习期间应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学术活动,参加学术活动的次数不得少于6次,计1学分。

2.实践环节。社会实践或专业实践在第四或第五学期进行,不少于2周。社会实践或专业实践结束后,学生需向导师提交社会调查报告或专业实习报告,计2学分。

3.科研学分。研究生在校期间应在公开刊物上发表至少1篇本学科领域的学术论文,署名为吉林财经大学且为第一作者或与导师合作的第二作者,计2学分。

4.文献阅读。要求学生完成指定的阅读书目(见附件二),考核方式为上交读书笔记与读书心得,计1学分。

注:必修环节不参与绩点计算。

七、学位论文

学生在第三学期初与导师充分交流,确定选题,并着手撰写开题报告;第三学期末培养单位组织开题报告会。第五学期初完成论文初稿,并继续论文修改;第五学期末进行论文检测,并进行预答辩。第六学期开学前两周,提交论文定稿,进行学术不端行为检测,并组织论文盲审工作;5月中旬毕业论文答辩;答辩后定稿需再次检测;6月中旬授予硕士学位。

八、本培养方案自2014级研究生开始实施
附件一:

社会保障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表

学院:公共管理学院课程学分:39

课程类别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分

学时

开课学期

开课

单位

备注

1

2

3

4

学位课

学位公共课

MAST61081401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1

18




马克思学院

专题讲座

MAST61101401

第一外国语(上)

3

54




公共外语部


MAST6108140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2

36




马克思学院


MAST61101402

第一外国语(下)

3

54




公共外语部


学位基础课

MANA71201401

公共管理理论

3

54




公管学院


MANA71201402

公共经济学

3

54




公管学院


MANA71201403

公共政策分析

3

54




公管学院


学位专业课

MANA81201404

社会保障理论

3

54




公管学院


MANA81201405

劳动经济理论

3

54




公管学院


MANA81201406

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与投资

3

54




公管学院


非学位课

专业选修课

(至少选3门)

MANA91201409

中西方社会福利思想

2

36




公管学院


MANA91201408

社会保障前沿专题

2

36




公管学院


MANA91201407

社会保障国际比较

2

36




公管学院


MANA91201410

员工福利与企业年金

2

36




公管学院


MANA91201411

劳动就业热点问题

2

36




公管学院


MANA91201412

人力资源管理

2

36




公管学院


跨学科选修课(至少

选1门)

ECON01011403

财政与税收理论

2

36




税务学院


ECON01021401

金融理论

2

36




金融学院


MANA01041406

会计实务

2

54




会计学院


MANA01141408

《管理学》名著选读

2

36



亚泰工商学院


公共选修课

见“硕士研究生公共选修课程一览”,至少选2门

必修环节

学术活动

1

第4学期结束前

实践环节

2

第4学期初至学位论文答辩前

科研学分

2

学位论文送审前

文献阅读

1

第4学期结束前

补修课

管理学、社会保障学














 


附件二:

社会保障硕士研究生文献阅读

一、教材类

1.董克用,孙光德:《社会保障概论》(第二版),人大出版社,2004。

2.郑功成:《社会保障学》,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7。

3.李珍:《社会保障理论》(第二版),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6。

4.袁志刚:《养老保险经济学》,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二、期刊类

1.人大书报资料中心:《社会保障制度》(月刊),复印报刊资料。

2.人大书报资料中心:《劳动经济与劳动关系》(月刊),复印报刊资料。

3.人大中国社会保障研究中心:《社会保障研究》,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注:每年6月、12月连续出版)。

三、专著类

1.郑功成:《社会保障学》,商务印书馆,2001。

2.郑功成:《中国社会保障改革与发展战略》,人民出版社,2008。

3.李珍:《社会保障制度与经济发展》,武汉大学出版社,1998。

4.穆怀中:《国民财富与社会保障收入再分配》,中国劳动出版社,2003。

5.林毓铭:《社会保障可持续发展论纲》,华龄出版社,2005。

6.林毓铭:养老保险与医疗保险多支柱体系建设——应对老龄化危机的长远之策和应急之策,知识产权出版社,2009。

7.邓大松、林毓铭、谢圣远:《社会保障理论与实践发展研究》,人民出版社,2007。

8.林义等:《企业年金理论与政策研究》,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

9.高书生:《社会保障改革何去何从》,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10.钱宁:《社会正义、公民权利和集体主义》,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11.郑秉文: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2012,经济管理出版,2012。

12.郑秉文: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2013,经济管理出版,2013。

13.尼古拉斯·巴尔著(郑秉文译):福利国家经济学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3年。

14.考斯塔·艾斯平—安德森((郑秉文译):福利资本主义的三个世界,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3年

15.罗伯特·霍尔茨曼(郑秉文译):养老金改革——名义账户制的问题与前景,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6年

16.罗伯特·霍尔茨曼,理查德·欣茨(郑秉文译):21世纪的老年收入保障——养老金制度改革国际比较,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6年


学院微信公众平台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净月大街3699号
吉林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8